初始密码由yzym@+注册填写的身份证号后四位组成
营商环境十八个指标具体包括
优化营商环境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和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改革开放、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多次强调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要努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2018年11月2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中国开展营商环境评估。对于政府来说,营商环境已成为决定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以提升和改善营商环境作为地方政府的政绩指标之一,既能够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又是不过度干预市场的最佳切入点。营商环境评价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排名结果,更在于通过分析各地分项指标的得分和分布情况,为地方政府补短板、精准施策提供政策决策参考。以评促建,引导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良性竞争,将营商环境改革推向纵深。营商环境十八个指标具体包括:
00001. 市场准入:衡量国家对外开放程度,包括外商投资准入、行业准入等。
00002. 企业登记:衡量企业开办难易程度,包括办理时间、手续等。
00003. 不动产登记:衡量财产权益保护程度,包括不动产登记手续、登记时限等。
00004. 税收缴纳:衡量税收制度效率,包括申报、缴纳更为便利的税费、税收减免等。
00005. 获得信贷:衡量融资难易程度,包括获得银行贷款的难易程度、利率等。
00006. 非财产权益登记:衡量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包括商标、专利、著作权等登记手续、保护力度等。
00007. 劳动力市场:衡量就业市场开放程度,包括职业介绍、用工规范、薪酬管理等。
00008. 环境监管:衡量环境保护力度,包括环境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等。
00009. 贸易便利度:衡量国际贸易便利程度,包括海关流程、贸易政策等。
00010. 技术创新:衡量技术创新环境,包括研发支持、创新机制等。
00011. 物流服务:衡量物流配送服务质量,包括物流成本、服务水平等。
00012. 金融支持:衡量金融服务质量,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
00013. 公共服务:衡量公共服务水平,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开放程度、服务质量等。
00014. 通信服务:衡量通讯服务水平,包括手机、互联网等通信服务的普及程度、服务质量等。
00015. 电力供应:衡量电力供应质量,包括电网建设、供应稳定等。
00016. 交通运输:衡量交通运输开放程度,包括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的建设和运营状况。
00017. 投资环境:衡量投资环境优劣程度,包括政策支持、投资机会、投资保障等。
00018. 自由贸易:衡量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包括关税、非关税措施等。
知识问答:
优化营商环境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依托,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首先,优化营商环境有助于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推动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一方面,下放权限、激活市场;另一方面,从注重事前审批为主向注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加强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和廉政建设,地方政府在营商环境优化过程中更加注重良性竞争,提升公共服务和监管质量,进一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其次,优化营商环境有助于理顺政府间关系。跨层级的纵向简政放权使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到基层部门,企业开办、项目开工等环节的行政审批不断降门槛、减环节、减材料,企业经营成本显著降低,市场主体的获得感明显增强。与此同时,跨地区、跨部门横向联动加强,政策形成合力,为企业带来更多利好。
再次,优化营商环境有助于理顺市场主体间关系,创造更加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公平竞争和优 胜劣汰。营商环境优化加强了对市场主体的保护,有助于不断提升 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的监管效能。更加注重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 工商户营造适宜创新创业的土壤,带动市场主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
我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有哪些?
《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是我国首部权威性营商环境评价报告,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由18个一级指标和87个二级指标构成,其中,反映企业从开办到注销全生命周期链条的一级指标15个,即开办企业,劳动力市场监督,办理建筑许可,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获得电力,获得用水用气,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跨境贸易,纳税,执行合同,办理破产。反映各地投资便利度和长期投资吸引力等城市高质量法治水平的一级指标3个,即市场监管、政务服务、包容惠普创新。
什么是营商环境评价?
营商环境评价是一项专业性、综合性和创新性都很强的探索性研究工作,需要通过大量数据资源、营商环境监测等对营商环境做出科学、准确的评价。
什么是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是指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破除制约市场作用发挥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主要包括深入简政放权,放宽市场准入等方式。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是为了转变政府职能,重塑市场与政府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营商环境的法治化是指通过法治建设为市场主体活动提供公正、稳定、可预期的法治环境,涵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多个层面。经验表明,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可有效提升营商环境的公正性、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为各类市场主体活动提供可靠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的国际化是指扩大对外开放,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推动
相关领域改革创新。要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就需要扩大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不断提升我国营商环境的层次和水平,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增强中国市场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主要有哪些要求?
第一,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营造公平高效的市场化营商环境。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是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
第二,深入推进法治建设,营造公开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第三,加快制度型开放,营造开放包容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规则衔接,吸收借鉴国际成熟市场经济制度经验和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加快国内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和高质量发展。
如何打造市场化营商环境?
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